室內除濕大作戰!打造乾爽空間的除濕提案
每到梅雨季與颱風天,濕氣總是悄悄入侵家中,不僅讓人感覺悶熱不適,還可能導致家具發霉、地板濕滑,甚至牆面發泡脫漆。要打造不怕濕氣的理想居家環境,除了即時應對,更需要從室內設計著手,建立長效對策。本文將帶你從短期應變到長期裝修規劃,一次破解潮濕困擾!

為什麼梅雨季、颱風天特別潮濕?
台灣地處亞熱帶,每年5至10月進入高濕度時期,尤其梅雨鋒面與颱風侵台期間,戶外濕度動輒80%以上,加上大氣壓力變化,導致水氣容易滲入建築物內部。若建築體老舊、防水工程不佳或通風規劃不足,濕氣將長驅直入,造成空間不適與損害。

短期應急對策:立刻降低濕度這樣做!
✅ 1. 啟動除濕設備
使用除濕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建議每層樓至少備有一台,針對衣櫃、廚房、浴室等區域也可使用小型機或空氣清淨除濕一體機。

✅ 2. 避免迎風開窗
下雨天建議關閉迎風面窗戶,改開背風處或開啟浴室排風扇,促進室內微循環氣流,有效排濕。
✅ 3. 地面與櫃體局部防潮
鋪設除濕墊或地板防潮墊、在衣櫃放入吸濕盒、矽膠乾燥劑,都是立即見效的小技巧。

✅ 4. 晾衣間抽濕+循環
若室內晾衣,搭配除濕機+循環扇能有效縮短乾衣時間,避免濕氣回滲家中。



長期抗濕設計:從裝修規劃根本解決!
🧱 1. 做好防水工程,是抗濕的根本
- 外牆防水層:定期檢查是否龜裂脫落,裝修時應重新施作防水塗料或彈性水泥層。
- 浴室與陽台防水:地面防水層施工厚度應符合規範(1.5cm以上),搭配止水帶與捲起收邊設計,防止積水滲漏。



💨 2. 裝設「全熱交換器」,加速空氣循環
全熱交換器可將室外新鮮空氣導入、將室內潮濕悶氣排出,同時進行熱能交換,避免冷氣流失,是長期調濕與通風的節能首選。
💧 3. 安裝吊隱式全室除濕系統
比起單機除濕機,吊隱式全室除濕設備可透過管線遍佈各區域,搭配濕度感應器,自動維持全室濕度平衡,外型隱蔽、安靜運轉、節省空間,適合新屋或整宅翻修時預埋設置。
📖 延伸閱讀:不想天天倒水?全戶吊隱式除濕機比較傳統機種優勢在哪?


🪵 4. 材質選對不怕潮
- 地板:推薦使用防潮性高的磁磚、防潮的SPC石塑地板、海島型木地板。
- 櫃體:避免使用裸木或吸濕板材,建議選用具防潮貼皮、PVC包覆或系統板製作的櫃體,並保留通風孔位。
- 牆面怎麼選?防潮力與美觀兼具:打造抗濕宅,牆面材料的選擇同樣關鍵,至少要能防潮、防霉、不變形,以下是幾種推薦選材:
- 礦物塗料:來自天然礦物,透氣抗菌,適合陽台、浴室外牆與玄關牆面使用,兼具設計感與功能性。
- 矽藻土塗料:具備調濕能力,能吸收空氣中水氣,釋放時維持空氣濕度平衡,特別適合臥室、書房。
- 防霉乳膠漆:適合預算有限或局部改善使用,添加防霉劑後的水性漆,適合與通風系統搭配使用。
- 抗潮水泥漆:呈現原始粗獷質感,具備防潮、防鹼、防霉效果,特別適合工業風格牆面。
- 天然石材或大板磚:本身具備高防潮力,視覺質感高級,但施工成本較高。


🔌 5. 預留機電與排水配置
- 預留除濕插座:在衣櫃、走道、地面角落設計隱藏插座,方便除濕機擺設。
- 預設排水系統:吊隱式除濕或冷氣排水管可集中設置地漏,避免日後濕氣積水問題。

🌿 補充生活小技巧:提升舒適感與乾爽度
- 放置珪藻土地墊、竹炭、備長炭吸附局部濕氣。
- 減少厚重窗簾與地毯,選擇快乾材質。
- 種植如虎尾蘭、常春藤、綠蘿等具吸濕力的植栽。
- 使用有烘乾功能的滾筒洗衣機,減少室內曬衣時間。

濕氣不再是困擾,設計就是最好的防線!
濕氣難纏,但不是無解。從應急小招到裝修大計畫,只要設計得宜、設備妥當,就能打造出一年四季都乾爽清新的家。
📖 延伸閱讀:濕答答OUT!打敗梅雨季濕氣這樣做最有效
📖 延伸閱讀:牆壁和地板流汗了 🌦 室內反潮短期處理和長效預防方式懶人包



PIIN品設計成立至今,擁有3,000+空間設計實例,可為您的需求與喜好量身設計規劃,不論是現代極簡、日式侘寂、低調輕奢,多樣化的色彩應用及材料搭配建議,更提供一年保固與終身保修服務,歡迎您來訊洽詢,與您共同打造心中一百分的居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