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舊城區危老重建公設設計

– Design Concept –
危老重建基地的挑戰與新生
本案位於台北市舊城區,屬於「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重建)下的新建公寓。基地僅七十餘坪,狹長的土地格局限制了設計發揮的自由度,但也因此激發出更多巧思。設計團隊必須在有限的坪數中,滿足迎賓大廳、信件收取、交誼廳等公共機能,並同時保有舒適的尺度與美感,讓住戶回家時能感受到安心與歸屬感。

融合文化記憶與現代語彙的設計理念
設計出發點來自於舊城區的文化延續,將台灣傳統建築中的方格窗櫺元素,轉化為當代語彙,形塑空間的秩序感與識別度。大面積的木質與藝術塗料,營造沉穩溫潤的基調,義大利品牌家具則以鮮明跳色活絡氛圍。狹長空間透過弧形天花與曲線燈帶延展視覺,讓流動感取代侷促感。從信箱高度的貼心細節,到逃生門的圓弧隱藏設計,功能與美感在此達到平衡。
木質 × 方格 × 跳色家具的風格表現
整體風格定調為現代文青感,木質調的溫潤與方格格柵的秩序感相互呼應,形成沉穩而不失設計感的背景。跳色家具的橘紅與深藍,為空間注入明亮而活潑的節奏,避免公共設施顯得單調冰冷。局部的綠意點綴與自然光的引入,讓生活氛圍更顯溫潤,呼應舊城區的自然人文氣息。
– First floor design –

一樓大廳|迎賓、收信與休憩的多功能空間
走入大廳,半弧形的接待櫃台以石材交織,以及大片鏡面延展視覺,運用藝術塗料,使空間穩重中帶著柔和,方格格柵成為第一眼的視覺焦點,兼具傳統意象與現代簡約。弧形天花板與曲線燈具的結合,則柔化了狹長空間的生硬感,並透過光影的層次,引導住戶的動線,增添進入大廳時的儀式感。傍晚,第一批返家的上班族推門進來,迎接他們的是柔和的燈光與溫潤的木質氣息。


信箱區跳脫制式化的呆板排列,透過錯落組合兼具展示櫃與書櫃的功能,不僅能收取信件,也能作為社區交流資訊的平台,這樣的配置,不僅讓收信過程不再單調,也賦予社區更多人文氛圍。高度控制亦相當貼心,避免過低需要彎腰取件,讓使用者感受被考量的便利與舒適。傍晚時分,鄰居在這裡取信件時偶爾閒聊,讓功能牆成了社區人情的連結。

狹長走道空間則以玻璃磚分隔,增加延伸感與透光性,並維持隱私。轉角的弧形結構與光條燈設計,柔化了狹長建築的生硬線條,讓動線更為流暢,回家的路因此變得輕盈。

休憩區以跳色座椅搭配小圓几,呼應文青風格中的活潑元素,臨近大片落地窗,讓住戶在此停留、等候或短暫交流時,能感受到溫暖而自在的氛圍。格柵牆面中隱藏的小綠方塊,也像是一抹靈動的點睛之筆,使沉穩基調中帶出意想不到的活力。有人帶著孩子在此小憩,有人則隨手放下咖啡杯,短暫停留。

– Second floor design –

二樓交誼廳|鄰里交流與日常延展的場域
二樓交誼廳延續一樓設計語彙,並進一步形塑社區互動的核心。鮮明跳色座椅錯落排列,搭配圓形茶几,營造輕鬆的談話與閱讀氛圍。午後時光,幾位住戶坐在這裡翻閱雜誌,或品嘗咖啡機現煮的咖啡,空間中瀰漫著安靜卻充滿溫度的氛圍。


牆面與天花板再度延續方格格柵語彙,木質與藝術塗料的組合讓整體風格保持一致。逃生門以圓弧門片隱藏於牆面中,美觀與安全兼具,細節耐人尋味。天花板的弧形燈帶延展了狹長空間的尺度,光影隨時間流轉,讓交誼廳展現靜謐而柔和的氣息。設備方面,飲水與咖啡機的配置,讓這裡不僅是休憩與社交場域,更是一個能滿足日常便利的生活角落。


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設計價值
在這個僅七十餘坪的狹長基地裡,設計團隊透過文化符號、材質運用與人性化細節,將有限空間化為無限可能。一樓大廳以迎賓、收信與休憩為核心,營造沉穩卻不失活力的氛圍;二樓交誼廳則以交流、閱讀與便利機能為重心,打造一處鄰里互動的場域。整體設計展現了「沉穩中帶活力、傳統中見現代」的精神,讓危老重建不僅是建築的更新,更是生活質感的提升。
PIIN品設計成立至今擁有3,000+空間設計實例,可為您的需求與喜好量身設計規劃,不論是現代極簡、日式侘寂、低調輕奢,多樣化的色彩應用及材料搭配建議,更提供一年保固與終身保修服務,歡迎您來訊洽詢,與您共同打造心中一百分的居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