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白—3房2廳2衛木質無印風 新北板橋C宅舊屋翻修

– Design Concept –
揮別昏暗老公寓,打造清新無印風美宅
本案為30年屋齡的傳統老公寓,原本昏暗、封閉、格局破碎的室內空間,在設計團隊的細膩整合下,轉化為一處充滿光感與木質暖度的無印風住所。整體設計回歸「生活的本質」——用剛剛好的收納、清爽的視覺、流暢的動線,迎接每一日的平凡而安穩。
無印風 × 機能美學 × 自然共感
屋主嚮往的是一種貼近日常的無印風生活——簡單、乾淨,卻不空無。期望舊屋翻新後,能以更清透的光、更溫潤的木質,重新梳理生活的節奏,重視材質與動線的純粹本質,讓空間多一點「剛剛好」的留白。這個家便從無印風的語言出發,緩緩鋪展成屋主一家理想中可以長久生活的模樣。
居家氛圍:溫潤光感與柔和材質,鋪陳安心的日常
以無印風為核心語言,鋪陳溫潤木質與柔白牆面,在自然光的映照下,展現出清朗而靜謐的居家節奏。客餐廳以開放式佈局串聯中島與工作餐桌,讓視線與動線得以自由流動,打破功能的界線,拓展出多元而柔韌的生活場景。這份自在,不只存在於尺度的寬敞,更藏於材質的溫度與空間留白的餘裕裡,使居者於每日進出之間,安然棲居,靜好如常。
– Before & After –






舊屋重生的五大關鍵重點
✅ 全面更新水電、廚衛設備,從根本升級生活品質
考量30年老屋潛藏的安全與便利問題,進行水電線路、變電箱的全面更新,確保用電穩定與安全;打除老舊的廚房、衛浴、地磚,更換全新的廚浴設備、防水工程、氣密窗、地磚與木地板、大門與房門,並新增一間廁所,不僅提高機能及使用便利度,更讓生活品質提升。
✅ 打開格局!老廚房變身開放式中島廚房
原本封閉式的傳統廚房隔間,不僅遮擋光線,也使整體空間感更加壓迫。此次翻修將廚房打開格局、重塑動線,並新增一座兼具輕食與收納機能的中島吧檯,不僅可以作為早餐或簡餐空間,也能進一步延伸為備餐台,下方設計為收納櫃體,增強廚房的實用收納力。
✅ 白色基調 × 木質調,營造無印風的簡淨生活感
屋主期望家的樣貌以「無印風」為核心,設計上選用清新的鄉居白色作為主視覺色調,搭配溫潤自然的木質元素,讓整體空間洋溢靜謐與放鬆氛圍。無論是牆面材質、櫃體收邊,還是地板的選擇,都細緻地呈現出日系生活的質感。
✅ 格局重整,動線流暢生活更自在
在原有格局限制下,我們進行動線與空間的重整,消除壓迫感的走道與不合時宜的隔間牆,讓自然光能自由穿透。整體視覺變得更加開闊、清爽、通透,生活動線也更為合理、自在。


老屋翻新後的生活品質提升
從動線調整到系統更新,這場翻修不只是視覺煥新,更是生活質感的重建:
- 水電、廚衛全面更新:從內到外的安心升級,解決老屋隱性風險
- 採光與通風改善:打開格局、減少不必要隔間,使空間明亮通透
- 收納與清潔便利性強化:不只美觀,更多是對於未來使用的耐心考慮
- 空間整合與動線優化:讓日常的行為可以順暢地發生,住起來真正自在

翻新不僅僅是「重新裝修」,更是從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出發,讓每個細節都能貼近生活。從視覺到機能,從安全到舒適,老屋也能蛻變成現代人嚮往的理想宅邸。在老屋的結構之上,重塑一種貼近自然、貼近屋主的居住節奏,成為不張揚、卻每個細節都在替身心靈著想的空間日常。

老屋的記憶,不只是拆下的碎片,而是留住的心意
每一塊磚、每一寸牆,都承載著時光留下的痕跡與屋主的情感記憶。原本鋪設於地面的墨綠色石材地磚,是這間老公寓最具代表性的復古印記,低調、穩重,彷彿歲月靜靜沉澱的模樣。
當決定拆除地磚、重塑空間的同時,也希望這段記憶不會隨著瓦解而消失。於是,這些原有的石材,經過切割、打磨、手工加工後,化身為質感獨具的客製杯墊,重新回到屋主的生活中。
每一塊杯墊都有著細微的紋理,像是時間留下的筆跡;而這份微小的心意,正是我們對「家」的珍視與回應;不僅僅是一場設計施工,更是替生活保留一段過去、延續回憶的貼心承諾。

– Living Room –
客廳 : 奶油牆色 × 溫潤木調,重構靜謐生活場景
老屋翻修往往需將預算著重在基礎工程:水電更新、廚房浴室的全面換新、防水、更換氣密窗、重新鋪貼牆面磁磚與地板等重點,因此在公共空間選擇以軟裝為主導,減少固定式裝潢的花費與限制,同時更為未來保留變化的彈性空間。
以軟裝為主角的客廳設計,沒有過多繁複結構,取而代之的是溫柔的色調鋪陳、材質的細膩搭配,以及自然光線流動下的悠然氛圍。這裡不僅是觀影休憩的場所,更是日常片刻中最安靜、最療癒的存在。

整體牆面選用鄉居感乳膠漆,色澤介於米白與淺沙之間,帶有一點暖度,在自然光與燈光下呈現細緻變化。搭配白色軌道燈,靈活可調角度,聚焦不同空間區塊,亦不影響層高感,簡潔有力又具延展性。大片窗簾與自然光導入,構築日常中最柔軟的背景光景。


功能配置上,採取簡潔不失實用的機能安排。電視牆極簡設計,將電視懸掛於牆面,搭配俐落的黑框電視櫃,下方收納家電與線材,維持整潔視覺不凌亂。一旁斜靠的原木開放層架取代制式收納櫃,更添一份自然隨性。地毯選用米白底與幾何黑線的款式,低調中呼應整體軟裝語彙。
柔和鄉居色牆讓整體氛圍更舒適,搭配木地板的溫潤,與柔軟沙發、金屬電視櫃、原木茶几等異材質元素混搭,讓收納與展示自由並存,空間既保有視覺統一性,亦不失層次與表情。

這裡,可以是週末窩在沙發追劇的港灣,也可以是與親友相聚、自在地坐落沙發或地毯上的療癒時光,陽光從大片白色窗紗間灑入,照亮地毯邊緣與木地板的紋理,每一吋空間都像被柔焦過般寧靜與溫柔。
– Dining Room –

開放式餐廚空間:無印風溫樸日常 × 生活機能美學
餐廳以開放式佈局串聯中島與工作餐桌,讓視線與動線得以自由流動,將餐廳、廚房無界融合的開放式空間,承接屋主「簡約、自然、實用」的居家理念,以無印風為底蘊,溫潤木色與素雅奶白為語彙,營造空氣感與放鬆感;照明配置上則以吊燈與軌道燈並用,強調用餐區的聚焦,也保有整體明亮通透。
餐廳 × 工作區 × 無印風開放櫃,形構多功能理想生活

餐廳空間的核心是一張溫潤實木長桌,不僅是用餐場所,更是屋主的日常工作檯,靈活應對從書寫、閱讀、手作到三餐所需,做到一桌多用、生活不分段。搭配雙椅與長凳的混搭座位安排,不僅提供多元坐姿選擇,也呼應無印風常見的自然樸實感,無需過度設計,卻能帶來放鬆與自在的情境氛圍。


餐廳背牆設置屋主心心念念的無印風格開放櫃,模組化格數讓收納與展示兼容並蓄。開放格與抽屜交錯設計,使生活雜物可收可藏,保留視覺清爽感。屋主的收藏、音響、書籍與香氛物件錯落有致地陳列其中,讓這面牆不只是櫃子,更像是一幅靜謐的生活畫面。

當清晨陽光灑進,屋主泡上一壺咖啡,在這張桌上翻閱書刊;又或是夜裡一家人圍坐一桌,共享晚餐——這張桌子見證了一天的開始與結束。這份自在,不只存在於尺度的寬敞,更藏於材質的溫度與空間留白的餘裕裡,使居者於每日進出之間,安然棲居,靜好如常。


空間連結與動線設計:讓料理與生活無縫流動
餐廳與廚房之間無實體隔間,改以地坪轉換與櫃體界定空間。木地板與灰色地磚的自然拼接,不僅分界清晰,也維持整體調性一致。

從烹調、備餐、用餐到閱讀工作,動線流暢、視覺通透,每個角落都因開放而彼此呼應,使得空間不再僅限於單一功能,而是共享生活的柔性延伸。
– Kitchen –

廚房:無印風中島廚房 × 機能美學兼具
走進這個翻新後的廚房空間,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股靜謐溫潤的木質調與清新明亮的白色牆面交織而成的視覺節奏。整體設計延續無印風核心精神:簡潔、實用、自然和諧,並透過細節巧思,勾勒出一處讓人願意多待片刻的日常風景。

細膩紋理 × 色彩層次:簡而不凡、清而有味
廚房空間以無印風木紋廚具,打造溫潤、無壓的烹調環境,淺色木紋仿佛咖啡奶泡,交織著溫暖的色澤,與白色系橫向條形細磚背牆相映成趣,色調溫柔不搶眼,卻不失層次,整體呈現出饒富品味和格調的氣質氛圍。

廚房背牆選用展成磁磚旗下樂高COSTA NOVA系列,5x20cm的白色霧面細磚獨具復古韻味,復古感與現代感兼具,視覺細膩且易於清潔,其窄長比例與光澤質感在光影照射下低調閃耀,為空間注入細緻的視覺節奏。上櫃局部採用霧面壓花玻璃門板,增添通透感,也讓收納櫃內容物若隱若現,維持整體的視覺清爽。


廚房功能配置:收納 × 作業 × 家電整合
中島吧檯整合輕食、備餐、收納三大功能,檯面寬敞適合處理多樣食材;下方電器抽拉盤並櫃內設置插座,整合微波爐、收納格與抽屜機能,實現「看得到、拿得到、用得到」的高效廚房動線。
不鏽鋼水槽與IH爐灶分區明確,整體收納設計多元,包含開放式、抽屜式、電器櫃,對應不同使用需求,透過不同的收納形式劃分用途,讓料理日常更有條理、更從容。

流理台下方的洗碗機特別選用與廚具同面材包覆,整體性極高,視覺上幾乎感受不到家電存在感,延續空間的整齊一致。
讓日常也能慢下來的廚房
從早晨的手沖咖啡、輕食早餐,到午後烘焙與晚餐料理,這個廚房不僅是烹調的場域,更是生活節奏的中樞。中島吧檯上擺著茶杯、開闔的書本或陶器花瓶,隨意卻充滿生活感——這裡不只是一個廚房,更是一個容納靜好時光的場域。搭配柔和的軌道燈設計,無論白天或夜晚,都能提供明亮均勻的照明,讓每一道菜色、每一次手作,都在舒適環境中展開。

– Bathroom –
第一間衛浴:木質溫潤 × 白灰簡約,打造沉靜而有序的洗沐日常
衛浴空間透過材質選搭與機能規劃,展現出極簡而溫暖的美感。以清爽白牆、溫潤木紋與灰色地磚構築純淨基調,在光線灑落與玻璃隔間的透視下,使整體空間既顯開闊、又富有層次,打造溫柔簡約的配色組合。

色彩與材質搭配:自然三分法的沉穩和諧
上半部牆面鋪設霧白色細長筷子磚,呈現低調的光澤紋理與垂直延展感,讓視覺更顯俐落純淨;下半牆與地面使用霧面灰磚,加強穩定與防滑功能,同時在視覺上創造「自然包覆感」。再搭配木紋系統櫃體與鏡櫃框架,讓空間在清冷與溫潤之間取得絕妙平衡,呈現一種不做作的寧靜感。

鏡櫃設計 x 玻璃隔間 × 壁龕收納
衛浴設置大面鏡櫃,鏡面與木框一體成形,左中右三側皆具開放式層板與隱藏式儲物空間,讓日常瓶罐分門別類、隱藏收納。開放格不僅方便取用,也能擺放香氛瓶與美學小物,讓機能與風格共存於一面牆上。

開放層板與照明配置,共構生活中的細節儀式感。檯面選用一體成形白色人造石檯面,防水易清潔,與白色洗臉盆完美融合。吊燈以玻璃燈罩搭配裸燈泡,呼應日式生活美學,增添一絲柔和的光影氣氛。洗手檯下方開放收納區,可擺放毛巾籃、備品或大型清潔用品。

以通透玻璃作為乾濕分離設計,提升日常使用舒適度。
淋浴間特別設計嵌入式壁龕收納格,整合瓶罐收納不占空間、不外露突兀,也便於清理與維護,延續整體的簡潔設計語言,讓淋浴區整潔有序。

這樣的衛浴空間,讓清晨與夜晚都更療癒。早晨醒來洗去睡意、整裝待發;夜晚沐浴時,柔和光線打在白磚與木櫃之間,所有日常的細節都彷彿被溫柔對待。捨棄飯店風的奢華感,選擇一種貼近生活本質的剛剛好。


第二間衛浴:水磨石的溫潤氣場,化身日常中的靜謐角落
此次翻修,同時依照屋主需求新增一間二件式衛浴。透過大面積水磨石與柔和灰系磚的鋪陳,賦予沈穩質感與視覺層次。洗手台面則選用溫潤木質平台增添暖度,並與石材材質平衡冷暖調,構成柔中帶剛的對比。

獨具紋理美感的水磨石磁磚牆面,為整體空間創造焦點與溫潤氣場,自然的紋理層次變化,成為視覺焦點之餘,也讓牆面不再單調。搭配兩側霧面灰色大板磚,低彩度色系創造沉穩與視覺一致性,在低飽和中傳遞平靜與潔淨的感受。

在功能細節方面,整體簡化結構,保留使用效率。壁面懸掛式洗手台,搭配窄型方形盆,不佔空間又具現代感;馬桶背牆設置凹型展示檯面,可擺放香氛、擺飾或收納小物,兼具美觀與機能;壁燈選用玻璃燈罩+仿古金屬燈臂,在柔和照明下為空間注入一絲溫度與儀式感。



溫潤光感與柔和材質,鋪陳安心的日常
老屋如記憶的底片,經過修復,才顯出光的細節。從格局調整開始,以「生活動線與機能優化」為出發點,無論是弧線邊角、餐桌上的手沖咖啡,還是沙發區的柔軟地毯與光灑落的白色窗簾,每一處都藏著屋主與設計師對「家」的溫柔想像。

空間以大地色調與淺木紋為主軸,搭配白色牆面與自然採光,營造無壓、安定的視覺氛圍。

暮色溫柔,木調安靜,最簡單的設計,最難做到的剛剛好。木色、白磚、水磨石,是關於日常最踏實的溫度;一場翻新,不只是空間的重組,更是生活節奏的重新對焦,每個區域都有它的節奏,在日常之外,也能留住美的瞬間。


PIIN品設計成立至今擁有3,000+空間設計實例,可為您的需求與喜好量身設計規劃,不論是現代極簡、日式侘寂、低調輕奢,多樣化的色彩應用及材料搭配建議,更提供一年保固與終身保修服務,歡迎您來訊洽詢,與您共同打造心中一百分的居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