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不能只看預算!入住後才知道「這5樣」沒裝會後悔一輩子
新家裝潢時,人人都想省錢,卻常在入住後發現「當初沒裝好可惜」。有些設備看似可有可無,但實際生活後才知道它們多麼重要。不論你正準備裝修、換屋,或計畫購入新成屋,以下這5項「千萬別省」的裝潢設備,都是過來人一致推薦、能明顯提升居住品質的關鍵!

一、防霾紗窗:開窗不吃灰的生活幸福感
住在都市中最常見的困擾之一,就是「開窗=吃灰」。普通紗窗只能擋蚊蟲,卻擋不住PM2.5、花粉與灰塵。防霾紗窗則透過高密度織網與靜電濾塵技術,有效阻隔懸浮微粒與灰塵,同時保留良好通風效果。許多鼻子過敏或家中有小孩、毛孩的家庭,安裝後都明顯感受到室內灰塵減少,過敏症狀也獲得改善。
小提醒:選擇具檢測認證(如SGS、ECARF)的產品最安心;若不想破壞原窗框,可考慮磁吸式可拆款,清潔維護更輕鬆。

二、浴室暖風機:防潮、防霉、冬天也能洗得舒服
台灣氣候濕熱,尤其是沒有窗的浴室,濕氣堆積、發霉、異味問題最讓人頭痛。許多人以為「排風扇就夠」,但實際效果有限。
若改裝多功能暖風機(含乾燥、暖房、換氣、涼風),洗完澡後開啟乾燥功能,牆面與地板幾分鐘就乾透,連毛巾、浴簾也不易發霉。冬天開暖風洗澡,更是幸福感爆棚!
安裝建議:
- 選購前確認電壓(110V/220V)及電路負載是否足夠。
- 優先挑選具「乾燥+換氣+暖風」三合一功能的機型。
- 定期清潔濾網,確保風量與效率。

三、插座數量與位置:預留比補救更聰明
入住後最容易抱怨的事之一,就是「插座不夠」。床頭只有一側能充電、沙發旁沒插座、廚房得拉延長線——這些都是規劃時沒想周全的結果。
理想配置建議:
- 臥室床頭兩側都需配置插座。
- 客廳沙發後、電視牆、餐桌旁各設一組。
- 廚房檯面要預留給小家電(電鍋、氣炸鍋、咖啡機)。
- 浴室與陽台插座須具防水蓋板並遠離水源60cm以上。
規劃時不妨「多預留兩組」作為備用,比事後鑽牆補洞省事又安全。

四、系統櫃別做太滿:空間要留給生活改變
「收納越多越好」是許多人常見誤區。實際入住後,才發現很多系統櫃根本沒在用,甚至讓空間顯得壓迫。
建議先以活動式收納家具(如層架、推車、抽屜櫃)過渡一段時間,等確定生活習慣與物品量,再追加系統櫃。這樣不但能減少浪費,也讓空間更有彈性。
此外,開放式收納與封閉櫃體可混搭,兼顧美觀與實用;未來若要更改格局,也比較容易調整。

五、玻璃拉門/滑門:保持開放感又能防油煙
開放式廚房雖然美觀、通透,但油煙問題卻常讓人崩潰。裝上透明玻璃拉門或滑門,能保留採光同時阻隔油煙,是許多家庭入住後才後悔沒做的設計。
無論是單軌、雙軌或隱藏式滑門,都能依空間彈性調整。對於有小孩、毛孩或開放格局設計的住宅,這項小小投資能讓日後清潔維護省下無數時間。

✅ 入住後最有感的五大裝潢投資
項目 | 功能重點 | 推薦原因 |
---|---|---|
防霾紗窗 | 過濾PM2.5、花粉、灰塵 | 提升空氣品質、減少過敏源 |
浴室暖風機 | 乾燥、除濕、暖房 | 防潮防霉、洗澡更舒適 |
插座配置 | USB/Type-C插座預留 | 生活便利、安全整潔 |
系統櫃控制 | 留彈性給生活變化 | 避免壓迫與浪費空間 |
拉門/滑門 | 隔油煙、不遮光 | 保持開放感與清潔度 |
聰明裝潢,該省的省、該花的更要花在刀口上
裝潢是一場與生活習慣的長期磨合。看似多花的那些設備,其實是在替未來的居住品質買保險。
真正懂生活的人,不是盲目省錢,而是知道什麼地方值得投資、什麼地方能靈活取捨。
從防霾紗窗到暖風機,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正是讓家變得更舒適、更耐住的關鍵。


PIIN品設計成立至今擁有3,000+空間設計實例,可為您的需求與喜好量身設計規劃,不論是現代極簡、日式侘寂、低調輕奢,多樣化的色彩應用及材料搭配建議,更提供一年保固與終身保修服務,歡迎您來訊洽詢,與您共同打造心中一百分的居家空間!